本次路演活动集中展示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、生物技术研究所、基础医学研究所、药用植物研究所、首都医科大学等六家单位九个项目的成果。

“抗UC原研药IMM-H013”项目由秦海林研究员研发,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化药类创新药物,该项目已经完成初步的药物吸收、排泄动力学和药物制剂研究,表明对不同发病机制的UC,具有显著的抗UC活性,且量效关系显著。

“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发”项目由司书毅研究员研发,主要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创新药物E17241与IMB-E1231。E17241通过上调ATP结合盒转运体A1(ABCA1)的表达,从而促进胆固醇流出,有效调节体内外糖脂代谢。IMB-E1231尤其促进体内胆固醇逆转运(RCT)过程,从而有效调节血脂水平(包括降低血清总胆固醇、LDL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),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,并且在体内过多的胆固醇通过粪便排出体外。

“CQ肝脂轻(胶囊)”项目由齐云研究员研发,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,该创新药物属常用大宗中药,临床使用上,安全性上无不良记录,且作用机制明确,疗效确切,药效学研究表明主要适用于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兼轻中度肥胖者。

“广谱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”项目由许雪梅研究员研发,主要为HPV cVLP/VLP等疫苗,相关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,相关品种具有保护活性好,保护范围宽,涵盖绝大多数致癌型(包括所有高危型)、至少包括主要的低危型及主要的皮肤型。

“靶向新靶点的药物和基因AAV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”项目由首都医科大学罗大力教授研发,适用于糖尿病人足部病变治疗,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一新靶点,增加其表达和功能,进而改善糖尿病损伤。其具有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改善糖尿病心肌病、改善糖尿病肾病等作用。

“海洋天然分子抗肥胖候选药物-“EQST”成药性相关研究”项目由郭鹏研究员研发,具有抗肥胖、改善糖耐量、治疗NAFLD的作用。“EQST”具有较高成药潜力,研究内容尚属国际首次,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I类创制新药。

“肿瘤治疗用CXCR4拮抗多肽”项目由许海燕研究员研发,自主研发拮抗多肽 E5,其磷脂纳米胶束剂型(M-E5)在生理体液中稳定,可用于静脉、腹腔或皮下注射给药,在动物模型上药效明确。目前国际上在CXCR4靶点的合成拮抗多肽研发方面,同类产品相对较少,在短期内不易被替代。

“协和药生质量研究平台”由山广志副研究员介绍,该平台主要研究包括药品检测方法开发及质量标准研究、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、药物代谢分析、药物制剂分析、蛋白药物研究、基于QbD的新药研发以及精准医疗中的质量控制等。

“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”由季鸣副研究员介绍,该平台依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多学科交叉,聚焦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,针对领域中的前沿靶点,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,以国际竞争力的小分子药物为主要研究目标。

路演项目得到了参会各方广泛关注,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屹唐赛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、广州波思控释药业有限公司、五矿证券、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等50余家单位参加了路演活动,并与科研成果团队沟通对接,部分参会单位与科研成果团队形成初步合作意向。通过本次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系列项目路演活动,进一步强化了加强药物研发机构、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,为推动医药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,促进创新药物研发技术流动,打通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共享的通路,实现医药科技成果的在京就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。